资讯前沿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资讯前沿网 > 商讯 > 正文
这几家公司突围OELD,期待成为中国“第三张名片”!
2021-03-05 12:08:28来源:阅读:-

苹果iPhone X首次使用AM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屏,点燃了AMOLED的热潮。继韩国企业之后,中国各地纷纷上马AMOLED面板生产线,呈积极追赶之势。

国内京东方、和辉光电、天马、维信诺现已具备了少量AMOLED产能,TCL集团旗下的华星光电以及信利、柔宇科技等未来也将成为柔性AMOLED屏的供应商。

维信诺云谷(固安)第6代AMOLED项目负责人张德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信心把云谷第6代AMOLED生产线打造成世界领先的高水平生产线,让中国的OLED屏成为我国继高铁、核电之后又一张新的世界名片。

这几家公司突围OELD,期待成为中国“第三张名片”

辩证“第三张名片”

作为国内唯一代表中国参与国际OLED标准制定并主导制定柔性显示国际标准的中国企业,张德强所在的维信诺就是一家典型的企业代表。从90年代初清华大学邱勇领导的OLED项目组,一直做到如今国内OLED业务销售额名列前茅的企业。

在今年12月于乌镇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维信诺首次展出了其最新研发成功的“全球首款任意折叠柔性屏全模组”产品。这款柔性屏内弯半径为3mm,外弯半径为5mm,弯折次数可超过10万次,对于终端产业应用创新有着里程碑性的意义。

据悉,维信诺作为技术支持方,支持在建的云谷(固安)第6代AMOLED项目,该项目预计2018年中期建成投产,设计产能为月投片3万大片,有效解决国内OLED产能不足的问题。该生产线也是国内第一条全柔性AMOLED量产线,可生产曲面显示屏、对折显示屏、卷曲显示屏。根据张德强援引的数据,到2020年,全球OLED市场规模将超过700亿美元,其中柔性OLED市场规模将会超过400亿美元。

维信诺云谷(固安)第6代AMOLED项目达产后,可满足9000万部智能手机屏幕,有效增加国内AMOLED面板供应,很大程度上解决国内终端厂商的需求。

事实上,由于缺“芯”少“屏”始终困扰着中国显示行业,以维信诺、京东方等为代表的国内OLED生产厂商正在不断加速技术开发和OLED产线项目的落地,以应对外企的垄断。根据IHS的最新研究报告,5年后,中国OLED产量将占到全球份额的26%,中国有望从OLED消费大国变成OLED生产大国。

但和所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一样,OLED产业也需要一个长期的技术和产业经验的积累过程。维信诺的OLED技术从中试到量产,从PMOLED到AMOLED,前后经历了超过20年的蛰伏。维信诺方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是一个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合力的过程,需要全行业合作伙伴的参与,才能让中国从显示大国走向显示强国。

维信诺预计,五年后的中国OLED产量全球市场占率可能比IHS预计的26%更高。IHS研究总监张兵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报告的预测太过保守。“从产能面积的输出来看,到2020年,中国OLED市占率可能达到40%左右。”张兵告诉第一财经记者。IHS的数据还显示,到2020年,中国和韩国AMOLED的产量将占到全球的91%,产能面积将分别达到1400万平方米以上。

这几家公司突围OELD,期待成为中国“第三张名片”

维信诺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今,在技术研发水平方面,中国跟国际是同步的;在产业方面,中国大陆紧随韩国,已经走在了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前面。所以整体上,目前我们已经打破了国际上的技术壁垒,实现了规模化量产。”

不过即便如此,从目前而言,韩国面板厂商三星显示占据着长期的垄断地位。根据IHS的统计数据,三星目前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场的份额占比在95%左右,但其对于国内厂商的供货量非常有限。发光材料供应商激智科技董事长张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国内上游的OLED材料供应商很少,原因是下游的需求还没有起来,即使有,也是给日韩企业供货居多。”

业内认为,OLED能否成为继高铁、核电之后中国的第三张名片,还取决于技术、产能、需求几道关口能否突围。

技术关口:提高柔性AMOLED屏生产成品率

与目前主流的LCD(液晶)技术不同,中小AMOLED屏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把红、绿、蓝三色的OLED材料蒸镀到面板上,产品良率提高是很大的挑战。另外制作OLED器件的有机发光材料寿命还没有完全解决,尤其蓝光材料,也影响到AMOLED器件寿命。

韩国三星电子大约从2000年开始做AMOLED,2005年开始做柔性AMOLED,有长达10多年的生产工艺经验积累。后起的中国企业,要实现追赶,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京东方在2002年开始研究AMOLED,到2017年上半年拥有AMOLED相关专利数量超过1.6万件。2017年10月底,京东方成都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量产,是中国第一条、全球第二条已量产的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

成都6代AMOLED线将玻璃基板切为二分之一进行蒸镀,同时采用低温多晶硅(LTPS)塑胶基板代替传统的非晶硅(a-Si)玻璃基板,并采用柔性封装技术,实现了显示屏幕弯曲和折叠。

京东方(BOE)显示和传感器件事业群联席首席执行官高文宝,在2017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上,透露了京东方柔性屏的技术路线图。在手机AMOLED屏方面,2017~2018年是窄边框,2019~2020年是全屏,2021~2022年是可拉伸,并实现可折叠的半径不断缩小,从5毫米、3毫米到1毫米。

在车载AMOLED屏方面,2017~2019年实现中小尺寸固定曲率,2020-2022年实现自由形态、透明显示。在笔记本AMOLED屏方面,2017-2019年可折叠半径从5毫米缩小到3毫米,2020-2022年可折叠半径进一步缩小到1毫米并实现可卷曲。

相应地,京东方在柔性AMOLED屏上也正不断积累核心技术。比如,异形可从挖槽(像苹果手机的刘海屏),到柔性透明设计,再到可拉伸;清晰度可从500像素、800像素,到1200及更高像素:生物识别可从局部指纹识别集成、全屏指纹识别集成,到视网膜、虹膜识别集成。

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徐征教授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企业已基本掌握了柔性AMOLED屏的生产技术,只是生产的成品率没有三星高。

“三星做AMOLED这么多年,开始几年AMOLED屏生产是亏损不赚钱的,光做AMOLED屏是亏的,是靠着手机产业链保证了AMOLED业务的生存,从而能够把AMOLED发展起来。”徐征教授说。

国内纯做AMOLED屏的小型企业,如果连续三五年亏损,能否挺得住?徐征教授说,AMOLED投产后,估计至少头1-2年是亏损的。因为新厂刚投产,成品率偏低,大约为30%~50%,处于爬坡期。比如一条6代AMOLED线一期开了每月4万张基板的产能,在这个产能下,不管产品成品率多少,都需持续生产,这样成品率才会上去,否则解决不了大批量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徐征说,“所以要耐得住寂寞,挺住初期的亏损。”

韩国只有两家显示巨头,而国内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维信诺、和辉光电、信利、柔宇等多家企业都涉足AMOLED产业。徐征教授建议,“从国家和行业角度看,中国AMOLED产业应该集中投资主体、集中投资区域,因为只有大厂才能挺得住前期的亏损,以及实现经济产能。”

产能关口:打破三星垄断九成市场的格局

中国AMOLED产业快速崛起。据中国AMOLED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耿怡介绍,目前国内7条6代线均为柔性AMOLED面板生产线,预计从2018年初开始逐步出货。中国将成为韩国之后全球第二大AMOLED面板供应国,但是,整体产能与韩国企业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IHS Markit估计,全球AMOLED面板产能,从当前的1190万平方公尺、2022年增至5010万平方公尺。三星和LG Display(LGD)仍是市场龙头,不过合并份额从2017年的93%,到2022年将降至71%。而中国厂商的合并份额则将从2017年的5%,上升到2022年的26%。

IHS估计,2022年多数AMOLED产能都用于生产智能手机的RGB AMOLED面板(红绿蓝AMOLED面板,有别于WAMOLED白光AMOLED面板,三星、LG分别主导这两种技术路线),产能将从今年890万平方公尺,增至五年后3190万平方公尺。少部分AMOLED为WAMOLED,用于生产AMOLED电视。

以RGB AMOLED面板而言,五年后三星产能将加倍,增至1660万平方公尺,份额为52%,仍为市场龙头。排名第二的是京东方(BOE)、第三是LGD,两者份额都在10%以上。接下来是天马、华星光电、维信诺、和辉光电。

今年,苹果iPhone X的AMOLED屏便由三星提供。群智咨询副总经理李亚琴告诉第一财经,2017年柔性AMOLED屏供给和需求的企业都很集中。从需求看,目前苹果、三星电子占了80%的柔性AMOLED屏的需求量。从供应看,现在98%的柔性AMOLED屏还是由三星电子提供。

从各个主流手机品牌的屏幕需求看,今明两年采用AMOLED屏增长最多的还是苹果和三星。李亚琴说,特别是苹果手机,明年AMOLED屏的使用比重会达到接近70%。国内品牌中,OPPO和vivo的AMOLED屏使用量保持平稳,小米明年采用AMOLED屏会增长比较多。

OPPO、vivo和小米的AMOLED屏供货商目前都是三星,因为全球量产的AMOLED屏99%由三星供应,而京东方、天马的AMOLED屏现在还没有正式供货,维信诺、和辉光电的AMOLED屏主要供给中兴。

所以,李亚琴认为,中国AMOLED产业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产业链还有很多问题,特别是材料配套和成本、良率问题,不能盲目乐观。

据群智咨询的研究报告,AMOLED面板上游材料和生产设备的供应商,几乎都是日本、韩国、美国企业,中国企业很少。目前,中国主要的AMOLED材料供应商包括阿格蕾雅、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万润股份等。

群智咨询首席分析师陈军认为,中长期来看,需要政府、相关企业的一起合力解决这个问题。中短期内,包括引进国外上游关键材料厂来华建厂配套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奥维云网(AVC) 显示器件与系统事业部研究副总监崔吉龙则说,当前大陆业者除了要快速度过产能爬坡和良率提升这两个基础阶段外,长远来看还要着力解决上游核心设备及材料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尤其是蒸镀设备和发光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都制约着大陆AMOLED产业的发展。面板厂作为产业链中的骨干企业,可以通过资本投资、共同开发、技术合作等方式向上游的材料和设备厂商渗透,从而打通整个AMOLED产业链,这是尽快缩短差距的有效捷径。

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张宇乐观地说,京东方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从2005年投产,至今已经12年。开始的时候,液晶材料、生产设备都依靠进口,现在液晶材料的国产化率达到60%,液晶面板生产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40%。只要中国有庞大的市场需求,产业链的本地化就会做起来。中国的AMOLED产业也会像液晶面板产业一样,未来上游配套的国产化水平将逐步提升。

需求关口:开拓柔性AMOLED屏多元化应用

张宇预言,全球显示行业将从液晶时代“三国四地”(韩国、日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的较量,逐渐演变为AMOLED时代“两强(中韩)争霸”的格局。

不过,有人担心,随着中国AMOLED产业投资不断增加,明年柔性AMOLED屏将有供过于求的风险。

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徐征教授提醒说,国内各地上马AMOLED项目的热情很高,一条6代AMOLED线投资300~400亿元,对地方GDP拉动大,但是有的地方根本不具备技术力量。“现在要新上约十条AMOLED产线,要避免今后中国AMOLED产能过剩。”

为什么柔性AMOLED屏的需求没上来呢?群智咨询副总经理李亚琴指出,目前来说,一是柔性面板供应相对单一,三星一家独大;二是与液晶面板价差在两倍以上;三是液晶面板一直在努力改善自己的性能和规格,如JDI(日本显示公司)也有柔性的LCD(液晶)屏供给手机客户用,两者竞争还是很激烈,这三个因素导致柔性AMOLED面板短期内不会爆发性增长。

所以,李亚琴提醒说,行业要多关注AMOLED面板市场的短期变化,它受供需关系、技术竞争、市场需求、品牌策略、成本等因素影响。产业在投资的时候,也是要保持弹性的调整。

“明年AMOLED屏产能过剩,是阶段性过剩。”李亚琴说,手机市场淡旺季很明显,但是AMOLED屏的产能是稳定增长的,设备投下去就要做,一般不会减产。所以,预计2018年上半年手机业淡季时,AMOLED屏会有阶段性的过剩,到了2018年下半年就不会了。

“2019、2020年的手机AMOLED屏的供需关系,取决于国内AMOLED产线的实际供应情况,还有柔性AMOLED屏的价格变化。现在只有600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机市场才能用得起,关键要让其它主流手机品牌也用得起AMOLED屏,而不只是三星、苹果能用。一旦供应增加了、良率提升了、成本降低了、价格下来了,主流品牌和消费者能用,就不会过剩。核心变数在这里。”

李亚琴说,还有就是可折叠产品上市的时间,这个取决于技术和应用。可折叠产品将会延伸产品的尺寸,手机不再局限5英寸、6英寸和6.X英寸,会往9英寸、10英寸方向发展,会用掉很多AMOLED面板的产能。

“只有颠覆性的产品形态出现,才会激起真正的消费欲望。”张宇透露,已有厂家在研发可折叠、可卷曲的产品,有的两折、三折,打开是平板电脑;有的类似笔、小画轴,打电话时像笔,一拉开“画轴”则变为平板电脑,解决手机越来越大、口袋装不下的难题。“未来柔性AMOLED产品将是薄膜形态,可能是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三合一’的移动端产品。”

除了手机和移动产品,京东方、和辉光电、维信诺、天马还把AMOLED屏,拓展到车载、可穿戴设备、AR/VR、医疗等多元化的应用领域。

IHS研究总经理谢勤益在2017首届中国柔性显示技术(材料)国际论坛上演讲时指出,三星Display(三星显示)会做4.42亿片AMOLED屏,明年预计会冲量到6亿片,其中柔性AMOLED屏的供给会达到2.5亿片。当三星在AMOLED技术和可靠性上完全成熟的时候,它会透过扩大规模去压低成本。

“对国内厂商来讲,可能有地方政府的支持,还有技术的限制,我们在不同的地区盖较小规模的厂,比如月产能达到3万-4万张玻璃基板,但是三星一口气盖的就是月产能达15万-20万张玻璃基板的工厂。”谢勤益提醒说,有可能在国内AMOLED面板厂开始量产之后,三星会开始通过价格手段,让国内的AMOLED面板厂的日子不好过。

事实上,中国企业也在AMOLED材料和新工艺上积极研发,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11月28日,由华星光电主导的聚华印刷显示公共平台落成,这将有助于中国攻克印刷显示核心关键技术、建立印刷及柔性显示产业生态圈。目前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包括华星光电、天马、中电熊猫下属的华东电子三家显示企业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该平台涵盖了4.5代印刷显示平台、200毫米喷墨打印平台,最大基板可应对31英寸4K2K印刷AMOLED显示,已完成5英寸印刷AMOLED/QLED样机,开发了全套喷墨工艺技术。

12月14日,香港大学联合团队宣布研发出新的AMOLED发光原料,有望打破欧美专利垄断。香港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任咏华指出,以往AMOLED主要使用金属铱作发光原料,但主要专利权属于美欧国家,专利费十分昂贵,而三价金可替代金属铱制作AMOLED,这将有助于降低智能电子产品的成本。香港大学今年八月与TCL集团成立联合实验室,发展高性能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含金发光材料,预计未来八至十年后可将技术推出市场。

当然,日本、韩国、美国、德国企业也都在印刷显示技术上发力。和辉光电有关人士认为,中国AMOLED产业的问题不是一两个厂家的能力就能解决的,需要呼吁整个产业链共同建设与发展。需要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植,拉动上下游共同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同时,重视技术升级以及人才培养与储备,打造一个健全的产业链,这才是中国AMOLED产业持续发展、迈向成功的关键。

所以,AMOLED如果要成为继高铁、核电之后中国的第三张名片,中国政产学研各界还需形成更大的合力。

推荐阅读:广西视窗

版权和免责申明

资讯前沿网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相关作品的原创性、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